194年那会儿,快到秋天的时候,曹操两次去打陶谦,把徐州搅得一团糟。没想到,吕布在背后捅了曹操一刀,偷袭了他的老窝兖州。更惨的是,兖州还碰上了好多年难得一见的大灾荒。这样一来,曹操和吕布两边都头疼了,粮食都不够吃。
现在,中原那三个大佬里面,就袁术一个人还活得挺滋润,他掌握了战略上的优势,挺风光的。
袁术主要盯着陶谦和他后面的接班人刘备不放,同时还把手伸到了陈国,派了个叫袁嗣的人去当陈国的头头,这样一来,他们的地盘就跟兖州连上了。袁术打算瞅准兖州乱成一锅粥的机会,去捞点好处。
现在咱们以一打二还占着上风,这么好的机会统一大片地方,可不能白白放过啊!
【置陈相袁嗣】
曹操一走,徐州那叫一个惨,到处乱糟糟的,啥都被毁了。陶谦呢,194年年底就病倒了,再也没能起来,直接就没了。可就算他走了,徐州那边还是各玩各的,一盘散沙,啥也没变。
在那段时间里,豫州沛国还有徐州淮南那边,下邳的陈氏一家子是领头抵抗袁术大军的主力。但打了很久的仗,他们越来越难得到陶谦那帮人,就是北徐州那些有地位家族的帮忙。结果呢,他们丢城失地的速度就越来越快了。
沛国这块地方形状挺特别,像个三角形,中间那块地儿就是相县,也是它管事儿的地方。袁术带着大军从三角形的南边往北边打,结果在半路上的相城被沛国的头头儿陈珪给拦下了。袁术手下的一支小队呢,转头往西边跑,占了沛国西边的那块地,那儿以前也是豫州管的地盘,还是曹操的老家谯县。
后来,他们又把陈国的东边几个县城给占领了,并且让袁嗣去当陈国的老大,管理那边的事务。
196年新年那会儿,袁嗣向曹操举了白旗,这事儿说明啊,袁嗣在195年那会儿,就已经坐上了陈相的位置。而且呢,他当这个陈相的时间,肯定是在194年下半年吕布攻打兖州之后,不会比那更早。
【袁嗣的陈国】
袁嗣这个当陈相的人,跟以前朝廷派来当陈相的那个人,还有东吴的大将骆统他老爹骆俊,他们是同一时期的人物。
说起袁嗣的“陈相”这两个字,其实里头藏着至少两个挺关键的信息。
一、袁术封的是国相而不是太守这个职位,这就表明他承认了在阳夏自己守着地盘的陈王刘宠。因此呢,他不会去攻打阳夏县,占领那里。
袁嗣的那块地方,本来是骆俊的。可有意思的是,他没去西边打骆俊管着的陈县,反倒是把地盘往北扩,跟兖州挨上了。
换句话说,袁术这个大佬从骆俊那里把陈国给夺了过来,但奇怪的是,他并没有在陈国搞出太大的动静。而且,他也没直接往西边的陈县进攻,反而是掉头往北,朝着兖州的方向发展了。
咱们翻翻那些零零碎碎的史料,瞅瞅袁嗣管的陈国地盘都包括哪些地方。
袁嗣选择了在武平这边举手投降,武平县也因此算上了一笔。
197年的时候,袁术把曹操的地盘苦县给占了。在那儿,乐进他们几位将军打了一场苦县大战,这事记录在《三国志·乐进传》里头。说起来,苦县还在武平的南边呢。
196年一月份,曹操从兖州出发,往东边去打陈这个地方。因为袁嗣的地盘在北面已经跟兖州连上了,所以武平北边的柘县,那也是袁嗣管的地方。
这块包括陈东三个县的地方,其实从曹操当司空那会儿封的地盘就能看得出来。
曹操那时候的地盘包括了武平、柘县、苦县还有阳夏这四个地方,其实就是陈东的三个县再加上阳夏县。
陈东那三个县,是曹操在196年把皇帝接到自己那儿后,新得到的豫州地方。他把这些地方当作自己的封地,就相当于把这些好不容易打下来的地盘变成了自家的。而且,他还得在这些地方布置好防御,防着袁术来捣乱。
说到阳夏这个地方,刘宠费了好多年心思打理,那肯定是因为它挺富有的。到了197年,这块宝地就被曹操给收下了,还额外添了块肥沃的土地呢。
从袁术的做法能瞧出点门道,他给袁嗣安排到陈国当相,感觉不像是真心要打陈国的主意,反倒像是要对兖州下手,那时候吕布和曹操正杠着呢!
【与梁国郭贡的盟友关系】
要是梁国被曹操或者袁术掌控着,那袁术要是想往北去控制兖州,直接穿过梁国过去不就得了,根本犯不着跟一直保持中立的陈国动手,就为了找条去兖州的路。
这就表示在梁国那地界儿,有个不简单的角色掺和进来了,这家伙手头还有点儿实力,让袁术都瞅着眼馋,想着能从兖州那块大蛋糕上也啃一口,利用利用。不过呢,袁术也犯嘀咕,要是自己也出兵了,梁国那边不就空了嘛,他怕袁术使个计谋,来个假道伐虢,把梁国给端了,所以他不乐意给袁术开这个方便之门。
琢磨来琢磨去,那会儿能满足这个条件的,也就数那位带着好几万兵马,曾经冲到荀彧守卫的鄄城的郭贡了。
那会儿,好几万人的军队,真的是挺大一股力量呢。
上次郭贡本来打算进攻,但被荀彧给说服了,没真的动手。那时候,郭贡跟张邈、吕布之间的事儿还没商量好,他听了荀彧的分析,怕自己被当成棋子白忙活一场,所以就撤军了。
现在兖州那边的情况已经不一样了,曹操和吕布都打得精疲力尽了。这时候要是跟着袁术一起往北去抢好处,那可真是个好时机。
所以,两边军队打算从陈东和梁国一起往北打,这样一来,兖州就遭到了很大的压力。曹操觉得,等他把吕布赶走,兖州稳定下来后,得赶紧解决掉这两个麻烦。因此,他首先就把目标对准了这两个地方。
郭贡和梁国被曹操给打败了,这事儿史书上没细说,之前也分析过为啥不提,咱这儿就不说了。
机会这么好,袁嗣和郭贡为啥没能拿下兖州这块地盘呢?
【夏侯惇驻太寿的战略价值】
曹操到底是个啥样的人呢?那时候,他虽然正跟吕布打得难解难分,但眼光长远得很,先把兖州这块地方稳稳守住了。
在公元194年那会儿,濮阳那边打了一场大战,吕布和曹操两边都把粮食给用光了。吕布呢,没办法,只好往南跑到山阳郡那边去找吃的。
一九五年春天,曹操总算是盼来了袁绍的帮忙,带着大军一路往南,打算收拾吕布的地盘。不过呢,打到了定陶城那儿,就被济阴太守吴资给挡回来了。没办法,曹操只能带着队伍撤到李典他们家族的地盘,济阴乘氏县那儿。这样一来二去,两边又僵住了,谁也没占到便宜。
现在这种情况,要是袁嗣和郭贡往北边去,那兖州可就乱套了,再也没个安稳日子过了。
他回想起一九三那年,跟袁术在封丘那一仗,自己一路追到了兖州和梁国交界的地界,有个叫太寿的地方,虽然它不是什么大城,但地利不错,能用来把敌人挡在州外头。
然后就派夏侯惇带着一队人马去了太寿城,还让他同时管着陈留和济阴这两个地方,当两郡的太守。他的任务就是守在两郡的南边,别让敌人打进来。
夏侯惇圆满达成了这次战略部署,他不仅成功阻止了袁嗣和郭贡对兖州的企图,还让陈留太守张邈和吕布的军队没法联手。更厉害的是,他亲自动手,带着人搬石头运土,建起了一座太寿水库。一边种地自给自足,一边稳稳守住了兖州的地盘。
咱们得聊聊张邈和袁术之间的那点事儿。
他俩在洛阳的时候就互相认识了,不过呢,张邈那时候是铁了心跟着袁绍的,所以两人的交情也就一般般。可没想到袁绍后来居然对张邈下手,想要他的命。到了193年,陈留那地方有个封丘之战,张邈为了保命,假装死了。从那之后,他俩的关系反倒是慢慢好起来了。
张邈现在跟曹操闹翻了,那肯定得跟袁术搞好关系,找个靠山嘛。吕布在兖州被打败后,张邈就直接往南去找袁术投靠他了。
吕布在山阳那边,他往东走了,跑去南边找刘备了。而张邈呢,他在西边,肯定就是投奔袁术去了。
张邈以前也试着劝袁术别当皇帝,但裴松之觉得这事儿跟他后来在路上被杀有点矛盾。但其实吧,这并不冲突。他们就不能写信交流吗?张邈完全可以在信里劝劝袁术,又不是非得当面说才行!
同样的道理,两个人也可以通过写信来建立友好关系,然后商量着一起对抗曹操。
因此,夏侯惇守在太寿那个地方,不单是把张邈和吕布的军队给分隔开了,还成功拦下了张邈想要跟袁术、郭贡的军队汇合的计划。
就像玩棋类游戏,有时候一步关键的走法就能让对手的整盘布局泡汤。这样一来,曹操就能全心全意地去跟吕布较量了。
【总结】
袁嗣这家伙,在历史上也就随便被提了一嘴,他管辖的地盘也挺小。
不过袁术给他那个官职,其实并不是真心关心陈国,而是想拉拢梁国的豫州刺史郭贡和陈留太守张邈,打算趁着兖州的曹操和吕布打得难解难分,偷偷去抢兖州的地盘。
真没想到,曹操居然让夏侯惇去守太寿,这一步走得太妙了,直接扭转了整个局势,让袁术他们打的算盘全落了空。
这是因为曹操一旦有空闲,袁嗣就成了他首要收拾的对象,所以先挨了打。